【翠峰湖環山步道】的周邊
其實,附近還有許多很棒的步道或景點值得走走看看
【望洋山步道】聽說是個能暢意看雲海的地方
沿著小坡直上即是【望洋山步道】
慢慢走往返的時間大約需要1.5小時,下回再來吧~
而【望洋山步道】的最終點即是【觀日亭】
光看名字就很吸引人了,想必是個觀看日頭初昇的好地方
走向四平八穩柏油路的轉彎處
那裡有從山間飄揚上來的霧氣,還有一大塊招牌等著我們
【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到了
諾大的太平洋鐵木從中對剖開來,帶點紅褐色的質地看來氣勢非凡
擋土牆的外頭又罩上了木材,讓原本死灰的水泥被掩蓋住
使得整個牆面與大自然的色調與氛圍協調
由這裡看得出來相關單位的用心
虎仗
朋友隨口一說的名稱,讓人充滿好奇心
為什麼有這麼奇特的名號,為何是老虎而不是豹呢?
本以為是小朵小朵連接一塊兒的花瓣
沒想到是虎仗果實來的,可惜見不到粉橘的討喜模樣
濕漉漉的地面上
有好幾種
老菜叫不出名稱卻成群的翠綠葉子或是野草
叫不出名稱的植物多的是
像這個有如白木耳顏色的植物,同樣也令老菜好奇
是退去了顏色,或者原本就是這雪白
有位為人母的同事,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直到生了孩子之後
才發現好多好多事物,以前未曾認真停下腳步細細端詳
才領悟到原來以前的歲月裡,並未好好地遊玩台灣
以至於現在想帶孩子出去玩,卻無處可走
就像老菜正身處在絶世美景的大自然當中
因為不懂大自然,只有當下的感動卻沒有知識上和情感上的了解與聯結
每次到大自然時,心上關於這類的憾事不斷
而返回城市後,卻又毫無積極的做法
入寶山卻空手而回的情況,正是如此~啊呀呀!慚愧
我明白你是蕨類朋友,但老菜依然不識其名字啊~(苦笑)
一葉知秋
像星星形狀的褚紅楓葉,我認得
從剛剛的柏油路,漸漸變成了有些泥濘的石子小路
同行的朋友中
有人走完步道後,鞋子也壞了
帶一雙耐穿的登山鞋或是運動鞋是很重要的
再來就是一連串掛在樹稍或是樹枝上的美麗結晶
蜘蛛網因為朝露的關係,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精細的作品
有的像水晶皇冠,有的像成串的水滴項鍊
大自然的面貌多變
怎麼也沒料到,具有黏性的蜘蛛網子
原先為了捕捉昆蟲來裹腹之用
在經過一夜的露水之後,居然能將一顆顆水珠給撐住而且不破
雖然路上的蜘蛛網多到數不清,每次抬頭或彎腰透過鏡頭來觀看
心中除了讚嘆還是讚嘆
隨著且停且走的腳伐
原先的泥濘小徑變成了豁然開朗的山崖小路
若是晴天
右側的視野,勢必能看見遠處的山景
路途上,每二百公尺就有一個里程的木樁標示
全長接近四公里的步道
走來不算輕鬆路線,不大適合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
約莫八百公尺時
左側出現了層層疊疊的變質砂岩與板岩交替的山壁
片狀似千層派的板岩岩壁,是構成中央山脈的主要岩石種類
也是常見的原住民石板屋建材
緩步而上
腳下踩著遍地的檜木的木屑階梯
拾起一片握在手心裡,木頭溫柔的味道,好香好香
再來就會進入綠絨地毯區
苔蘚木樁道
在圓木上設下鐵製的踏點,被我們戲謔地稱之為牛排鐵盤
一左一右的間距設計,讓人走起來不費力
有的小朋友們,乾脆在這裡玩起了單腳跳房子的遊戲
這一段路的兩旁是成排紅檜木
隨著紅檜的多寡,時而密不見天,時而又陽光灑落
依附在樹木的最底部,全是綠絨植物或蕨類植物的天下
同行的朋友都說這裡好像在魔戒的世界裡
紅檜清新醒腦的氣味與取之不盡的芳多精
供人在行走間,免費享用
走著走著
雨勢又變大了,喘氣聲也加速了
步道大抵上是沿著昔日伐木鐵道而行
所以,途中不乏見到一些工寮.里程碑.鐵軌.轉轍器等鐵道的遺跡
越往山裡走,視野越開闊
除了紅檜木之外
還有台灣杉.柃木.灰木.紅榨楓.昆欄樹.柳杉等等的蹤影
走到2.2公里處有個鐵道轉轍器,這是是用來改變行駛軌道的工具
保留這些歷史物品,以供後人想像當時的辛苦
只是就這麼任其日曬.雨淋又風吹的,好像有些不妥當
因為時間太趕而且路況不好的關係
導致有朋友滑倒在泥濘裡
雨越下越大,所以並未能走到最底處
去觀看整片冰河孓遺植物-將近9000公傾的山毛櫸原始林
台灣則是山毛櫸植物群落,在全球分布位置的最南端
證明了台灣原生植物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在迷霧裡,我們踩著同樣的小徑回去並且汗流浹背地
但是,在心裡卻得到了森林的療癒
走吧!
該是到翠峰山屋吃中餐的時候了
【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
地址:翠峰山屋附近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