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遇見異國美食的小旅行
其實是在北上的行程裡,刻意安排了平常較少食用的菜系
來自內地黃土高原的陝西菜
或是東南亞的越南菜.甚至是遠在東歐的羅馬尼亞菜餚
旅行中,單粹以吃為目的,以吃為主軸
對於老菜這種好吃又貪玩的傢伙,我想這是再適合不過的旅遊方式了
這絕對是自圓其說的好理由(笑)
中午,在十六年的老店【勺勺客陝西餐館】用餐
拐進去大馬路旁的小巷口
看似尋常人家的住宅巷弄,抬頭看見不算大的招牌寫著【勺勺客陝西餐館】
記得劉軒所寫的【顫抖的大地】一書裡,他從飛機上所看見的黃土高原
綿亙不絕的黃土山丘裡有一孔孔的窯洞
黃土漫天的陝西位處黃河中游,這裡是中華民族的原點
這兒的裝潢似乎也取經於窯洞的設計,滿室塗鴉讓用餐區有種很雜亂的熱鬧感
大伙兒研究菜單之時,所送上桌的熱茶
另外送上來的兩碟小菜
這兩道小品老菜沒吃到嘴,海帶與筍子似乎都是台式鹹香的麻油風格
當天協助我們點餐的服務人員是個親切的大男孩
從剛開始的涼拌菜.泡饃.熱炒到甜點,都很有耐心地解說菜的內容與味道
在菜色的份量上,也幫我們拿捏合宜
點菜是個學問,尤其是餐廳裡有個會幫顧客點餐的服務人員更顯重要
既然點了泡饃,那麼功課就來了(笑)
大家忙著掰這兩塊不發酵的麵糰所製成的泡饃
硬邦邦的泡饃,結構上太密實
像極了老窩窩頭或是槓子頭,有點難掰開就是了
大男孩說是要掰的像米粒大小,對於我們這種粗手粗腳的人委實困難
我倒覺得掰的像小姆指的指甲片兒還差不多
掰掰泡饃,聊聊家常
等待餐點上桌的時光,突然之間變得有趣而且好忙碌(笑)
大紅筷套上寫著福.祿.壽.禧,很中國風
不一會兒,菜上桌了
炒檳榔花
伴隨著蔥段.辣椒段.肉絲兒.香菇片一起燴炒
白白的花穗吃來有清爽感
酸嗆土豆兒絲
台灣名叫馬鈴薯,在內地喚作土豆兒
馬鈴薯切成了極細的絲,刀工真好,似乎是添加了些許白醋來拌炒
脆口的口感與微酸的開胃滋味,令人喜愛
風酥雞
去骨的雞腿肉裡頭包裹著整隻的青蔥,成了捲來油炸
有胡椒粉的香氣,蠻好吃的
新疆香酥羊串
原以為是道烤的羊肉串料理
上桌後才發現忽略了關鍵字(香酥)二字,油炸應是其烹調手法才是
孜然粉的香氣濃郁
只是老菜比較偏好碳烤的羊肉串
蔥椒魚片
鯛魚肉片炸得極為酥香
花椒.乾辣椒.蔥段.薑片拌炒出的醬汁味道
這道好下飯
泡饃.雙紅湯底
湯頭近似紅燒牛肉的高湯,鹹味不會太明顯似乎是想以鮮味取勝
雙紅指的是紅血(鴨血)與紅肉(牛腱子肉)
牛腱子肉與鴨血都是我的最愛
泡饃.鮮羊肉湯底
湯匙一撈,剛剛掰開的泡饃全在碗底
泡饃之於湯底的功能,像是油條之於杏仁茶一般
湯頭走的是清燉的中藥路線,還好大家都怕的羊騷味不甚明顯
喝起來蠻清爽的
這裡的羊肉是帶骨的,啃吮起來頗有江湖兒女的豪邁姿態
裡頭還有會吸附湯汁的寬冬粉
單純吃上一碗,還真的會飽肚啊~
奶香小饅
小巧的饅頭用酥炸銀絲捲的方式,外表金黃
澆淋上煉奶,簡直是引人肥胖的深淵
一人一顆做為完美的飯後甜點
嚐試到來自黃土的風味,飲食過程中的新鮮感滿足了長久以來的好奇心
【勺勺客陝西餐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41巷15號
電話:02-23517148
營業時間:11:30~14:30 / 17:30~22:20 週一公休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