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受大津瀑布的負離子之後
運動了一早上,嬌弱的老菜(?)的肚子已經餓到前胸貼後背
再不餵食老菜,可能就要暴走了(笑)
我們來到新豐社區裡的另一個接待家庭,這個聚落有個很美的名字叫做「絲園」
在一條小巷弄的盡頭是一處紅磚紅瓦的四合院落
「到了唷!」素鑾姐提醒著我們,藍天白雲下的四合院顯得古樸又美麗
接待家庭的主人家是林美發夫婦,美發嫂早就準備好一桌農村的道地家常料理等著我們了
人云「吃飯皇帝大」,但是餓肚子的人比皇帝還大(嗯?)
老菜是個老實不客氣的傢伙,一屁股就坐在板凳上猛嗑
脆瓜
美發嫂自己醃製的,鹹甜中帶著小黃瓜清脆的口感,好吃極了
清炒小黃瓜
豆豉炒龍鬚菜
美發哥說「這龍鬚菜是剛剛從自家後院摘下來的而已」
紅燒豆腐
這個醬汁拌飯正好
炒竹筍
微辣的滋味也很下飯
蒜炒鹹豬肉
噢!熬了24個小時之後,總算讓老菜吃到肉了(笑)
以鹽巴將三層肉醃漬過後再炒,鹹香的滋味,讓人吃得美滋滋的
高麗菜乾大骨湯
高麗菜乾也是林大嫂自己醃製的
沒有嗆口或嗆鼻的酸味,有的是淡淡的酸香湯頭,好喝
一頓飯吃得老菜好不盡興,大呼過癮
美發嫂再把當地種植的冰鎮的紅心芭樂與金鍠芒果再端出來時
我想,天堂也不過如此吧!
美發嫂一直不讓我們大家動手幫忙
連忙叫我們坐好吃水果,自己卻忙著收拾桌面洗碗的
彷彿像是回到家一樣
只需要做到飯來張口這件事就行了,這種舒心的日子,真好
吃飽飯之後,咱們就要體驗【芋粿巧DIY】啦!
指導老師非美發嫂不可
芋頭是昨天我們自己採收的,林大嫂先俐落地示範如何「殺芋頭」(笑)
專業與業餘的,差別就差在削皮的厚薄
我們這些業餘殺手一削,不但有皮還有厚厚的一層肉,嘖嘖嘖,真是浪費糧食啊!
美發嫂說「只要皮膚有毛細孔的地方沒有沾到芋頭皮,手就不會癢了」
果真一整顆芋頭削完,大家都沒事
既然要做「芋粿巧」,那要先「剉籤」
美發嫂不斷在耳邊提醒拿握的姿勢,深怕我們一個不小心就把手指頭給削皮了
再將芋頭絲蒸熟備妥即可
糯米粉/太白粉/蒸熟芋頭絲/香菇炒蝦米,是做芋粿巧的材料
先把粉類與芋頭絲放入鍋中
一邊添水一邊用手揉拌,依照黏稠度來加水量
這包是美發嫂事先就拌炒好的香菇蝦米
一打開,真是香的不得了
這勾人的香氣,擺明的就是台式傳統料理的好味道
加入香菇蝦米之後,咱們繼續「蹂躪」芋粿巧(?!)
都說了是傳統美食DIY了,舖在芋粿巧底下的是就地取材的香蕉葉
葉片洗刷乾淨之後,就可以安心使用
再來就是搓揉塑形的動作
美發嫂先示範了一個正統芋粿巧的形狀,像是「摶杯」的樣子
毫不猶豫先來做個「菜」字(笑)
像不像七分像,是吧?
大家的作品完全沒有芋粿巧的樣子,都是藝術品來著的(笑)
把所有的作品放入蒸籠裡
這種大蒸籠也是許久不見的器具
不到十分鐘,芋粿巧就完成
熱到燙手的芋粿巧要怎麼拿出來放涼?
放心放心,準備一桶打濕手的水與膽大心細的動作就可以輕鬆完成
芋粿巧有濃濃的蝦米香與芋頭香交雜在一起,不管是趁熱吃或是放涼吃都有滋有味的
透過傳統美食體驗的關係
讓我們這些平常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孩子們,在林大嫂一對一的指導之下完成了芋粿巧的製作
在學習的過程中
學到的不僅僅是芋粿巧的製作,還傳承了古早味的那份人文精神
每咬一口都覺得美味非常
【農村午餐/芋粿巧DIY】
地址:屏東縣高樹鄉新豐村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