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過芋粿巧DIY之後
素鑾姐在我們吃芋粿巧的同時,一邊為我們簡介「金三角文化生活圈」與【大路關石獅公】的傳奇
【大路關石獅公】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廣福村裡
廣福村是一個客家聚落
素鑾姐曾在當地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鄉野調查專員,探訪耆老後發現當地的居民有拜石獅公的獨特信仰
這信仰,在2008年以「文化資產保存法」被指定為「民俗及有關文物」中的「信仰類文化資產」
那何謂「金三角文化生活圈」呢?
素鑾姐說「屏東縣最北端的新豐(村)社區是第一個角」
「第二個角就是有【大路關石獅公信仰】的廣福(村)社區」
「位在里港鄉土庫村裡的信國社區與定遠社區,則是以有獨特滇緬文化與美食的第三個角」
三個聚落在地理位置上,連起來剛好是三角形
遂形成了「金三角文化生活圈」
經過秀鑾姐的解說之後
把老菜先前將【大路關石獅公】誤以為是風獅爺的錯誤認知給解了惑(笑)
同時也明白了「金三角文化生活圈」的意涵
原來我們這兩天所處的新豐村與廣福村,正是「金三角文化生活圈」其中的二個角
開了一段不算短的路程之後,【大路關石獅公】的指示牌就在路邊
【大路關石獅公】總共有三隻石獅公,各在不同處
我們先到「順天宮」拜個碼頭
【獅老大】
根據年代遠近,這三隻石獅公依序被稱為【獅老大】【獅老二】【獅老三】
當老菜看到【獅老大】高大的尺寸時,著實被震懾到
比起廟宇門口的石獅子來說,起碼大個五六倍以上
素鑾姐說,當時這個舊名為「大路關」的客家聚落
不但要跟閩南聚落和平埔族爭土爭水源爭糧食,還要面對猛獸洪水與西斜風的肆虐
為了鎮煞辟邪
在1737年時,村民就地取材以石子沙子攪拌糯米建造了【獅老大】
實在很難想像在沒有機具的狀況之下,當時的村民居然能徒手協力之下就塑成【獅老大】,非常厲害
【獅老大】的命運實在多舛,在1857年被山洪掩埋土石之中
不過,當時的技術並無法將這麼龐大的石獅給吊起
直到1957年因興建廣福大橋的關係,在機器俱足與村民的盼望之下,【獅老大】終於又重新出土
現今已經快280歲的【獅老大】被搬遷至「順天宮」旁供人朝拜
【獅老二】
由於【獅老大】當年被土石流給埋了,所以促成了在1918年建造【獅老二】
相較於【獅老大】的慈眉善目
【獅老二】看起來多了幾分英氣與威嚴感,用現代語言就是「比較殺」的意思
素鑾姐說,以前的農業社會中,「水權」是各聚落必爭的物件
由於大路關有石獅護村,竟導致其他聚落眼紅
【獅老二】在1934年時竟被人惡意地在屁屁上打了個洞(!!!),意圖破壞泄掉【獅老二】的神力
【獅老二】被風化的程度比較嚴重,所以在上面搭了屋頂
不過,這也讓我們很清楚看見「石獅公」真的是以石砂塑成,而不是整塊石頭雕成的
【獅老三】
【獅老三】1965年在順天宮媽祖的指示下,由村中的泥塑師建造的
【獅老三】的造型超級Q版,與【獅老二】那種不怒而威的樣子完全是對比
素鑾姐說至今每年在【石獅公】的生辰時
村民們皆會以三牲鮮花素果來朝拜,還會請布袋戲來謝神,跟辦廟會沒什麼兩樣
這種獨樹一幟的信仰方式也只在「大路關」才有,難怪會被認列在「信仰類文化資產」之中
兩天一夜的屏東高樹小旅行,也在【石獅公】保佑之下平安劃上句點囉!
【大路關石獅公】
地址:屏東縣高樹鄉廣福村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