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川味仙客家菜館】後
決定先到今晚住宿的地方附近晃晃,打發時間
從水美路一路往通霄的方向前進
經過了三義火車站順著台13左轉,轉進自行車道起訖點的彎道而行
苗48縣道
在三義,亦是2011年賞油桐花的重要路線之一
老菜使用步行的方式
以極緩慢的速度,享受這個只屬於我自己的桐花下午茶時刻
路旁的油桐花
或高或低地掛在樹稍枝頭上
白色花瓣綻開了約莫七.八成,而含苞的也正在蓄勢待發中
約莫2.5公里處,就能看見挑炭的阿旺伯木雕像
這是由木雕界大師-傅學榮先生所創作的【挑夫印象雕刻】
阿旺伯,高齡168歲
學歷:食到老.學到老
個性:篤實.硬頸.煞忙.勤儉
工作內容:掘木.扛樹.滿窯.燒炭.出窯.裝籠.挑炭.販售
挑炭古道,亦稱為三通嶺古道
距今大約150年前
通霄福興地區的居民,因為需要前往三義買賣生活必需品與農產品
於是在崎嶇的山嶺間,開闢了一條石階步道
到了日據時代
又因為通霄與三義的山區,居民利用相思樹燒製木炭的行業興盛
山頭裡便有許多燒製木炭的窯場,而出產的木炭便由挑夫從這條步道一擔一擔地往三義火車站輸出
便漸漸變成為今日的挑炭古道
走沒多久就遇上了這間外觀保存良好的土埆厝(土塊厝)
土埆的原料大多是以泥加水攪勻
再加入剁成短節的稻桿或穀殼.石灰.黏土.割碎的破爛布袋,老菜甚至有聽過摻貝殼的
感覺以前的人是手邊有什麼材料就加什麼的就地取材
將這些原料全都攪和在一塊兒
然後壓入釘製好的木框,製成一塊一塊的土埆
待其乾燥,即可拿來堆疊成屋
而外牆再敷上灰或與白石灰,以達到防水的效果
再往上走,就能看見【挑炭古道】四個大字了
路上除了油桐花之外,還有一種香氣濃郁的不得了的小白花
吸引著各路的蜜蜂群採蜜著
挑炭古道上的水溝蓋上,出人意表地展現出了巧思
用心,從細枝末微處就能看見
做事如此,做人亦是
你看看,這遍地雪白的油桐花
讓現場親眼看到的老菜,驚喜到忍不住大呼小叫
花兒正在飛,老菜也跟著手舞足蹈
可能是週間的關係,遊客並不多
才能讓掉落下來的油桐花群,完好無缺地躺靠在地上不受蹂躪毀壞
白花冠與紅花蕊的雅緻模樣
總是在最美麗的那一刻墜落在泥土上,惹得整遍雪白
老菜總是小心翼翼地跨越這樣的五月雪地
再往上走,則是類似像黃泥土與碎石子交雜的小徑
不久就會變成卵石鋪成的石階古道
沿途相思林、樟樹、楠木、油桐及很多在地原生種樹木都保存的很好
而且樹蔭超濃密,不用擔心日曬的問題
老菜當天穿的鞋子不對,加上路面上有點潮濕
走了一會兒便又折返回頭
下回若有機會,實在應該要走到古道最高點海拔473公尺的三通嶺(三角點)才是
在台灣目前所看到的油桐花海的樹種大多是廣東油桐又稱木油桐
它們也因壽命較長,所以又稱千年桐
頭頂上的千年桐,隨著風擺動
時而掉落在木炭上,形成了黑與白的對比美學
時而又成群結隊地鋪滿了路面上
路上有成堆的木頭,四溢著木頭獨特的香氣
不曉得那些製炭的窯場是否還安然無恙,抑或是早已荒廢多時
一朵油桐悄悄地降落在舊木材上,像適得其所般地崁在上頭
回到土埆厝附近
不禁佩服以前的人們,為了做個小生意或是買個生活用品必須要翻山越嶺的
想到老菜走古道是為了拍桐花的美,著實覺得自己幸福無比
再回到苗48上,再往通霄的方向慢慢步行
沿途中,落英繽紛的景像處處可見
走著走著,約莫3.5公里處遇見了【慈濟茶園】
從【慈濟茶園】入口進去
一路能經過茶園,遇見四月雪小徑,終點是三義的木雕博物館
要走多久,老菜也沒有個準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趁桐花祭尚未結束前來此試試腳力
老菜在這條路上行走慢慢
除了偶爾的單車騎士與小發財車之外,剩下的就是滿坑滿地的桐花陪我了
天空似乎也很作美,沒有過於火熱的陽光
周遭的景色,儘是綠意點綴著雪白
走起路來特別輕鬆快意,連同著掉落的桐花也沒這麼快就萎靡
誠心的建議
賞桐花,不是趁早(凌晨)就是要選在週間時段
就像幸運的老菜,在那天整條挑炭古道都像是屬於我一個人的
【挑炭古道】/【慈濟茶園】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雙湖村大坑(苗48線上)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