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板頭村】感受到交趾剪黏的美麗之後
遊覽車一路往北港的方向前進
北港的中山路,因著【北港朝天宮】而繁榮
從清朝.日據時代一直到現在,幾百年來老街依然
兩旁的建築多以紅磚砌成,而且房屋的外貌大多數都還保有舊時模樣
站在路中央,透過導覽姐姐的提醒才發現這裡的商家連招牌的樣式與高度大多是一致的
非得要有大家共好的想法,才能做到如此呀~
我們的腳步在【百和美餅鋪/振興戲院】前停了下來
從42號到44號三間連在一塊兒的屋厝
在光復後被當時的主人將商店改成戲院,稱為【振興戲院】
隨著電視的普遍性,最後在1970年熄了燈
之後這一面巴洛克式的建築就被閒置了,一擱就是三十幾年的歲月
後來由【日興堂餅舖】的店主人郭獻玉先生,接手買下了【振興戲院】的舊址
並且重新加以整修
將原【振興戲院】打造成藝文展演的空間與【百和美餅舖】雙店面
有時古蹟正是因為有心人士的刻意才得以流傳百年呀~
入內後,走到了化妝室洗把臉
才發現在一處紅磚砌成的角落,居然有著<水龍頭>的本尊
龍頭吐水,應該是取其天降甘霖的吉祥象徵吧?
當初製作的師傅,萬萬也沒想到
<水龍頭>的名稱,居然會被全台灣的人民沿用到今
走進屋內,呈現高挑的空間
裡頭還擺了一台當時的電影放映機
門口小巧的月餅,在師傅的巧手下現包現烤
來【百和美餅鋪】不僅奉茶,沒想到連大餅也一併奉上
桌子上一字排開的大餅
完全不怕客人試吃的陣仗,老菜在心中默默地給它一個讚
【紅豆大餅】
因為沒有標示牌,僅能就當時吃到的口味來代表大餅名稱
本以為,會像小時候吃到的那種甜到會膩的紅豆大餅
出乎意料地算是爽口
想必是為了因應現代人所強調的養生而做的調整
【狀元餅】(?)
大餅的斷面有綿細的豆沙
豆沙裡有肉鬆.滷肉與鹹蛋黃等等
吃起來是甜中帶鹹的滋味,還有一絲絲油蔥酥的香氣
【紅豆麻糬大餅】
老菜很喜歡這款,從餅皮開始是一層一層的酥皮加上大量白芝麻
同樣都是紅豆餡
與純紅豆的大餅相較之下,還是有些許差異
(至於是哪兒不同,呃...老菜吃得出來卻說不出來)
在紅豆餡裡還夾了一層麻糬
從餅皮到紅豆餡到麻糬,嘴巴裡有三款不同咬勁兒的口感
麻荖,外層的杏仁片與麥芽糖很香
手工現作的蛋捲
因為時間的關係,老菜有著看得到卻吃不到的遺憾
來北港老街走累了,不妨來【百和美餅鋪/振興戲院】歇歇
一邊喝杯奉茶,一邊享受過往懷舊
若是大餅吃得合意,買來自用或送人
也是快事一件
【百和美餅鋪/振興戲院】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42號
電話:05-7823798
營業時間:08:00~21:00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