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子上回參加過【體驗台灣好物在梅山】的活動之後
旋即又參與了【體驗台灣好物在古坑】的活動
坐上高鐵再乘小巴士,古坑我來也~
上個月,菜市子才剛來149甲附近採柳橙而己
在吃吃喝喝之餘
其實並未對古坑有深度的探尋與瞭解,有些可惜
幸好
有【古泉咖啡莊園】的莊園主人-劉易騰大哥,當【體驗台灣好物在古坑】的首站嚮導
大伙兒先來到【荷苞山苗圃】
小路旁的咖啡樹葉,油油綠綠的
當年日本人所經營的【圖南株式會社】在這裡栽種75公頃的咖啡樹
到現在都還看得見
一根根水泥椿定位咖啡樹之間的樹距,整齊劃一的模樣
隱身在一片樹林之中
羊腸小徑的盡頭,看見了一棟日式木造建築
屋簷正下方的水泥地
經過了七十載的水滴穿石,有了這副模樣
這棟日式建築原先是日據時期,雲林縣支坑鄉荷苞山經濟農場工作站
自1928年起,台灣的咖啡開始銷往日本
在島內的三大咖啡產地
有台東的瑞穗農場.中興大學的惠蓀林場,再來就是古坑的荷苞山了
1942年到達了咖啡外銷的全盛期,全省總面積達1000多公頃
由於咖啡在當年稱得上是高經濟作物,荷苞山幾乎整座山頭都在種植咖啡
附近的耆老們,基本上都曾在此工作服務過
所有的文獻.照片與資料
都是經過社區居民努力地翻箱倒櫃所呈現出來的成果
1964年,古坑曾舉辦咖啡小姐選拔
劉月香女士〈為劉大哥的大姑姑,年18歲〉是拍攝咖啡宣傳照片的模特兒
這張照片也述說著古坑咖啡的風華歲月
而在1954年時,咖啡價格暴漲
斗六設立了現代化的咖啡加工廠,當年為全亞洲最大的加工廠
以現在的話術,它也算是<台灣之光>
而這張Taiwan Coffee的照片,正是外銷到全世界的咖啡粉罐子
聽說目前全世界剩下不到三罐
聽完了古坑咖啡的漫長歷史之後
當然是要到劉大哥的店裡,嚐一嚐正宗的台灣咖啡囉~
在諾大的莊園裡,種植了將近2500株的咖啡樹
傳承到劉大哥手上已經是第三代了
種植咖啡樹,實在不是容易的事情耶~
從樹苗開始,照顧到第四年到第十二年之間才是結果豐收期
第十八年過後就是衰退期了,時間很是短暫
一棵咖啡樹可以開二萬朵的小白花唷!
同時身為咖啡農與咖啡販售者的劉大哥
對於園區管理的修枝減葉.施肥操作與預防病蟲害都相當地重視
因為只要咖啡豆的質優
經過烘焙與沖煮的過程後,方能呈現出一杯好咖啡
劉大哥的父親熱情地招呼我們
瞧他一身勁裝的打扮,正在為咖啡樹做修枝減葉的動作
枝頭上的咖啡豆,紅通通的代表成熟時
一剝開外皮
裡頭還有一層果膠保護著咖啡豆,在嘴裡只有黏稠的感覺
脫皮.發酵與清水洗淨後,這是咖啡帶殼豆
帶殼豆經過了日曬與去殼的程序後,就變成了咖啡生豆
將生豆做分級.挑瑕疵,再加溫烘焙
才能變成平常市面上所見的咖啡豆
這一連串的程序,除了少數動作可以依賴機器之外
其他的幾乎都是要靠人工
每喝一口咖啡,都要心存感激呀~
走入餐廳裡,吧台上的咖啡爐正火熱
看著油然而生的水蒸氣,在心頭浮上一股暖意
隨著磨豆機的聲響
整間屋子裡,都充滿了迷人的咖啡芳香
這是劉大哥莊園裡的咖啡
問他可否介紹這是什麼咖啡?
他答:這款咖啡豆,產地海拔約200公尺,樹齡約15-16年
以半水洗.乾式發酵與中淺烘焙方式的咖啡
往常聽到的介紹不是藍山,就是曼特寧.摩卡之類的
這還是菜市子第一次聽到以這樣的角度來介紹咖啡豆的,一整個專業呀~
聞起來好香
剛喝起來有微微的酸氣在,但入喉後就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甘順的後韻
之於菜市子個人而言,是款越喝越順口的咖啡
花粉咖啡(即溶)
劉大哥提醒說,目前台灣咖啡的產量並沒有辦法供應到即溶咖啡的市場
大多是以咖啡豆.耳掛式咖啡或是咖啡粉的方式來販售
而花粉即溶咖啡
則是採用自家產的花粉與健康的海藻糖所製成的
這款味道也不差,不會過甜
劉大哥的貼心伴心禮
過往
菜市子對於古坑(台灣)咖啡抱持著錯誤認知
總認為台灣產不出咖啡豆,而產生排斥購買的先入為主觀念
在【谷泉咖啡莊園】裡
聽一段,台灣咖啡歷史的演進
心裡有著大大的羞愧
面對這些在土地上辛苦耕種的農民們,老菜卻因不了解而曾經抹煞他們的用心
啜一口,台灣咖啡順喉的享受
心頭有著深深的悸動
原來從台灣土地上種出來的咖啡豆,是如此美好的滋味
【谷泉咖啡莊園】
地址:雲林縣古坑鄉荷苞村尖山坑60號
電話:05-5262781 / 0932-954943 (劉先生)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