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鄉地方政府,近年來對於觀光建設下了多大的心思
硬體施設的日趨完善,從火車站前的便當路牌,便能窺探一二了
由<大坡池>往錦園社區騎去,便是【池上.環圳自行車道】
197縣道與自行車道,採取併行且分離的設計
讓騎乘單車的遊客,在人身安全上多了份保障
圳,指的就是灌溉用的水渠道
而【池上.環圳自行車道】
就是按照著<池上鄉>本來就有的水渠道路線,而建設的自行車道
這也就意味著
一邊騎單車等於同時能一邊欣賞田園景緻
在【池上.環圳自行車道】的沿途中
時有所見的<稻米達人>立牌,介紹著眼前這片稻田主人的豐功偉業
之於老菜而言,這是種對達人表示敬意的象徵
【池上.環圳自行車道】道面有高有低,卻不會讓人氣喘噓噓
兩旁都裝設有安全欄杆,以免...不小心來個倒蔥栽
騎了兩天的車,看到了台灣黃牛
鼻頭上的裝備,似乎仍在耕種服役中(辛苦你了,吽~)
遇到的第一個點是【錦園田邊俱樂部(洗衣亭)】
公共的洗衣亭,讓在地居民們能齊聚洗衣.閒話家常
用來洗衣的水,正是水圳的水
走近水圳旁,水氣帶來的清爽感立即迎面而來
往洗衣亭的二樓走去
眼前完全無遮蔽物,翠綠的稻田像是專屬老菜的綠地毯
早期種田的居民,為了方便引水
配合池上地勢的高低起伏,將水道蓋得比地面還高
所以池上的水圳,舊名又稱為<盛土圳>或是<浮圳>
還有這種蓋得超誇張的水圳,是連大卡車都能通過的高度(
佩服.佩服~)
路邊的小橋上,有著米寶寶戴斗笠的可愛模樣
老菜一直覺得我被稻田團團包圍住,這也是種幸福
走上<浮圳大觀亭>,吹吹午後涼風
才發現剛剛沿路的稻田,像是調色盤一樣有綠有黃
再不遠處,還有近來在網路討論度很高的<伯朗大道>
也能飽覽360度的田野風光
近一年來,因為地震改變地形的原因,導致水圳的水夾帶著大量的泥沙
所以傍晚居民洗衣的景象不再
老菜以外地人的觀念
聽到這樣的事情,心中難免感嘆大自然的環境變化
可是與當地人交談後
卻發現大量的泥沙水,在農民的眼中
代表的是大量的礦物質與深山水源地的養份,反而是好事一椿
一樣的泥沙水
有本地人與外地人,不一樣的角度與觀感
老菜何其有幸,能坐上了~環島之星》的列車,在池上深度旅遊
不但豐富了人生視野,也能體悟到不同的角度所帶來的自我省思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想正是如此吧
地點:池上鄉台九線以東
(大坡池周圍.新興園區.保甲園區.新開園區之內)
電話:089-862041 / 池上鄉公所
由菜市子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此作品衍生自lu6627.pixnet.net。超出此條款範圍外的授權可於http://creativecommons.org/查閱。